加拿大公司注册

一、对加拿大投资方式

设立实体

在加拿大,外国投资人可以注册成立三种主要类型的公司,即个人独资企业、合伙企业、公司制企业。此外,外资还可以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形式进入加拿大市场。

  • 个人独资企业(Sole Proprietorship)

由企业经营者个人投资开办。企业的收益纳入个人所得税核算。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手续简单,费用较低,只需在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登记获得营业许可证即可。

  • 合伙企业(Partnership)

会计师事务所、律师事务所和其他从事小规模业务的公司一般采用合伙企业形式。投资人为2~25人,公司资本较高,客户数量和业务种类较多。设立合伙企业也只需在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登记获得营业许可证。

  • 公司制企业(Limited Corporation)

公司制企业是最常见的公司形式。投资人(或称股东)以出资额为限,承担企业有限责任。公司制企业融资能力较强,股权转让较为容易。

  • 分公司和子公司

外国公司可通过在加拿大设立分公司开展业务,但应符合《投资法》及各省有关注册和许可法规的要求。许多外国公司倾向于通过设立加拿大子公司形式开展业务。就行政管理而言,采用子公司更为便利。

二、中国对加拿大投资

据中国商务部统计,2022年,中国对加直接投资1.47亿美元;截至2022年底,中国对加直接投资存量约133.1亿美元。

2018-2022年中国对加拿大直接投资统计

(单位:万美元)

年份20182019202020212022
年度流量156,35047,28821,00293,01714,676
年末存量1,252,2721,409,1471,248,5131,379,3151,330,599

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,2022年,加对华直接投资19.1亿加元,同比增加111.0%;中国对加直接投资-12.2亿加元,同比大幅减少。截至2022年底,加对华直接投资存量140.7亿加元;中国对加直接投资存量206.5亿加元。

三、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

据中方统计,2022年,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1份,预计合同额8352万美元。新签承包工程合同主要涉及采矿业和建筑业,占承包工程合同总额的97.5%。加拿大普通劳务人员输入有非常严格的限制,只有在加国内招聘不到劳务人员方可在境外招聘。加各省对境外劳务人员在英语水平、工作经历、工资水平等有明确要求。

四、加拿大劳动力工薪及供需

  • 最低工资

2023年4月1日起,联邦最低工资由每小时15.55加元调整至16.65加元。根据2023年最新已调整或拟调整标准,加拿大各省/地区最低小时工资不同,育空地区最高,为16.77加元;萨斯喀彻温省最低,为13加元。

加拿大各省/地区最新最低工资标准

省/地区最低小时工资(加元)最新调整日
阿尔伯塔省15.002018年10月1日
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6.752023年6月1日
曼尼托巴省14.152023年4月1日
新不伦瑞克省14.752023年4月1日
纽芬兰—拉布拉多省14.502023年4月1日
西北地区15.202021年9月1日
新斯科舍省14.502023年4月1日
努纳武特地区16.002022年1月1日
安大略省15.502022年10月1日
爱德华王子岛省14.502023年1月1日
魁北克省15.252023年5月1日
萨斯喀彻温省13.002022年10月1日
育空地区16.772023年4月1日
  • 工资标准和社保水平

2023年6月,加拿大平均每周收入(含加班)1221.19加元,其中林业、渔业和采矿业周薪最高,为2088加元/周;公用事业次之,为1848加元/周;农业和餐饮住宿行业最低,分别为890.5加元/周和578加元/周。

加拿大社保税费主要包括养老金(CPP)和失业金(EI)。2023年,加员工和雇主养老金(CPP)缴纳比例均为5.95%,自最高缴纳基数为6.66万加元,基本抵扣额为3500加元;加联邦失业金(EI)缴纳比例为1.63%,最高缴纳基数为6.15万加元。

  • 就业情况

据加统计局数据,2023年6月,加拿大就业总人数为2017.3万人;岗位空缺数为78.1万,空缺率4.4%;失业率为5.4%,处于历史低位。从行业看,服务业占据就业的大头,1601.63万人从事服务相关行业;从省/区看,失业率最高的是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,失业率为8.8%,最低的是魁北克省,失业率为4.4%。

  • 劳动力结构

加统计局数据表明,加拿大是世界上公众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最高的四个国家之一,在20─24岁的加拿大人中,约有三分之二受过高等教育。高质量劳动力和良好的劳资关系,使加拿大成为七国集团中劳动力─管理层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。工人工资包括基本工资、社保税费和福利。由于地广人稀,加拿大技术工人短缺,人工成本非常高。同时,加拿大政府出于选举政治等需要,经常承诺选民解决就业问题,加之加拿大工会组织实力强大,在外籍劳工引入政策方面限制较多。为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,加政府宣布将在2022-2024三年接收超过120万名新移民,并且从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年末,身在加拿大且在留学签证上获校外工作许可的国际留学生,将不受每周20小时工作时间的限制。

  • 引进中低端外籍劳工情况

(1)引进外籍劳工动态

为缓解本国劳动力、尤其是技术劳动力短缺的局面,加拿大在保证尽量为本国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,积极吸收外国技术移民。加拿大通过临时外籍劳工(TFW)计划等措施,向外国劳工发放临时工作许可,加政府还新推出联邦技术移民计划等措施,接受更多技术移民。2011年,加拿大联邦政府对“临时外国劳工计划”政策进行调整,外国劳工在加拿大境内工作总时间被严格限制。

2021年,TFW计划批准了5000个全球人才类和23000个高薪类工作许可,占当年所有批准许可的21%。加TFW总数为77.7万人,从2000年到2021年增长了7倍,但TFW占加拿大劳动力人口比重仍偏低,2020年占比不足0.4%。2022年4月,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宣布TFW计划劳动力解决方案路线图,进一步优化TFW计划并解决劳动力短缺和劳工保护问题。

据统计,每年有5-6万名外国农业劳工来加工作,占临时外国劳工计划60%左右,其中大部分通过季节性农业劳工计划(SAWP)申请,2019年SAWP签发3.05万个工作许可,其中30%来自加勒比国家,70%来自墨西哥。

(2)“临时外国劳工计划”的改革

2011年改革后,“临时外国劳工计划”主要规定如下。

——严格评估。按照新评估规定,雇主须提供前来应聘该职位和获得面试机会的加拿大人数量,并给出没有聘用他们的理由。雇主须声明,不能在雇佣外国劳工的工作场所,解雇加拿大人或减少他们的工作时间。

——低薪外劳工作最多只能申请到1年工作签证。每一年都需由雇主重新申请LMIA。

——设定雇佣低薪外国劳工上限。雇佣超过10个以上的员工时,最多只能有10%比例的低薪外劳。

——限定某些行业不雇佣外劳。在失业率超6%的地区,餐饮、住宿、零售等行业的低工资、低技能工种,不能雇用临时外国劳工。

——提高雇主申请的频次和费用。雇主招聘外国劳工的频次,从每两年调整为每年;LMIA申请费用,从275加元提至1000加元。

——加强监管力度。增聘约20名检察员,增加对雇佣外国劳工企业的检查次数,每年检查其中的25%。同时,政府还将每季度公布获批的临时外国劳工数量及雇佣公司名称等,进一步增加透明度和可靠性。

——加大处罚力度。面向滥用外国劳工的雇主,罚款最高可达10万加元。

——缩短聘用时间。外国劳工在加拿大聘用期限从4年减到2年。

(3)“2022年4月生效新规”的改革

——放松某些用工季节性强的工种管控规定。鱼类海鲜加工等工种在季节性用工高峰,雇主TFW低薪职位数不再受限,职位最长期限由每年180天延长至270天。

——LMIA评估有效期延长。由此前的9个月延长至18个月。

——延长人才类劳工工作期限。全球人才类、高薪类劳工最长工作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,以帮助相关人才获得永久居留权。

——上调部分行业的外籍劳工低薪岗位比重。其中,明显劳动力短缺的7个行业(住宿餐饮服务等)的雇主,允许通过TFW计划,将雇佣低薪岗位劳工比例上限调至30%,其他雇主雇佣低薪岗位劳工比例上限调至20%。

  • 引进高端外籍劳工的国际流动计划

由移民、难民与公民部主管。这个类别的外国劳工不需要进行“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”。国际流动计划的外国劳工主要来自发达国家,这些劳工获得高工资,该类外国劳工包括:外国学生直接申请的工作许可、吸引和使用用的高端国际人才。

五、寄语

当前,加拿大部分政客叫嚣鼓吹对华“脱钩断链”“去风险”和“友岸外包”。2022年来,加政府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否决了部分中资企业在加投资项目。2022 年 11 月,加政府发布《加拿大印太战略》,将中国定义为“日益具有破坏性的全球大国”。12 月,加联邦政府发布《加拿大关键矿产战略》,旨在打造加关键矿产全价值链,加强与盟友国家合作。2023 年3 月,加总理特鲁多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采访时,将加对华关系定义为“接触”(Engagement)、“竞争”(Competition)和“挑战”(Challenge)。中方已从各个层面多次向加方表达严重关切,敦促加方为中资企业在加投资经营,提供公平、公正、透明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。

有意愿来加投资的中资企业,要做好以下工作。

一是来加投资前,要进行充分调研和可行性评估,并全面了解加营商环境和政策法规,及时跟踪行业政策动向,主动规避投资风险。

二是在加经营过程中,必须增强合规经营意识,严守三条安全“红线”,即中国法律、加拿大法律以及环境、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(ESG)等国际通行规则要求。特别要重视中加两国法律和制度的差异性,自觉遵守加拿大环境保护、劳工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,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。

三是尊重中加两国文化差异,注重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工会等组织沟通,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,努力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,展现中资企业负责任良好形象。

加拿大

更多案例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9147920751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592515092

邮件:caizhaohe@aliyun.com

工作时间:全年无休,24小时在线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